纪实|沉默的团队——董法医和后生
这是两代人,老一辈的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,小一辈的被评为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。在五月将临之际,我想讲些故事与读者分享:在刑侦技术第一线,两代人怎样默默传承……
1 磨砺
董利民是这里最年长的法医,人们敬称“董法”。他像那些年轻人一样,夏季只穿黑色警用体恤,还骑电动车上班。当他淹没在骑车一族中,人们怎会知道,这是大上海仅有的几十位主任法医之一?别的不说,公安部认定的“生物物证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”就在这里,董法是“授权签字人”,他的签字含金量极高。
漫长的法医生涯中,被董法“看破”的案件何止千百。沉默多思的他,一直是后生心中的英雄。
那年秋季,某荒地惊现一堆白骨。那时董法才三十来岁,由师傅带着查勘。说来有缘,董法来自内蒙古高原,是位蒙古族青年;而师傅高老师是从云贵高原调来。这一南一北两代人,成了闵行分局最有名的“法医搭档”。
这天,高老师指导,董法医动手。被害人亡去虽久,但尸骨完整。董法一一检视,未发现骨面有明显伤痕。疑惑间,他发现颈骨下方有一段残存的衣领布片,拈起一看,领片边沿有一缺口。他对高老师说:“这缺口有问题。”高问:“有什么问题?”董说:“不排除用锐器杀人时,在衣领上留下痕迹。”
董法毕竟年轻,结果上报后有人质疑:“‘锐器杀人留下痕迹’的说法靠得住吗?”又问高老师:“老高你怎么看?”董法医沉默不语。他觉得,对质疑最好的回答是事实,而事实往往是沉默的。
后来案破,凶手供认,是他用刀杀人,衣领上缺口正是当时割开的。沉默的事实,帮董法作出回答。
又一个冬天,一位回家度假的青年,清晨被发现死在二楼卧室。董法医了解到,青年一家计划出游,前一夜准备行装,一一洗了澡。董法医独自下楼,默默细看热水器排气管道;复又上楼查验遗体,发现身下尸斑明显,呈樱桃红色,遂疑为煤气中毒。周围人不认可,认为热水器排气口在墙外,青年睡觉又关了窗。董法不语,先抽取尸体血液送检,又与周围人细说热水器排废原理。很快,血检结果来了:青年体内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严重超标,死因应为煤气中毒。片刻后,村负责人当场表示:董法医,你救了我们!各家各户,马上着手改造排废管道……
董法医出现场,往往不说话,却屡屡能为同事破案提供关键证据。由此,他被选为上海市十佳刑警,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……但是,与年轻同行交心时,他每次都要细说的,不是自己的“闪光足迹”,而是那些不能遗忘的坎坷教训……他告诫后生:刑侦技术是一门极其严肃的科学,作为法医,作出任何结论,都要慎之又慎!2 直面
董法医带过许多优秀青年法医。周永彬就是其中一位。
小周被董法看好,人们并不意外。早在大学学习时,小周就在家乡公安局见习八个月,后又在上海“803”实习半年;正式入职前,他已解剖过一百多具尸体,这在新人中是少见的。小周说,他跟随董法时间不长,但在内心,董法一直是他的导师。
法医室人手紧张,领导决定让小周提前顶岗。他与技术员丁德峰搭档。小丁平时还要勘查盗窃等案件,小周也会同行,这就更催化了他的“早熟”。
多年前一个炎夏,一女子被发现死在家中。小周接令勘查,进入死者房间时,第一印象就是:干净!地板、家具一尘不染,死者衣着整齐,按一般经验,定为正常死亡无疑。
但小周也感到,这异样的干净之外,总有某种不协调之处。大热天,为什么不开空调?死者衣着,为什么如此规整?她的头发,为什么那么潮湿?……他第一时间作了汇报,并随接尸车赶往殡仪馆。他要抓紧时间解剖尸体。
已近凌晨,停尸房异常沉寂。他记得董老师说过,停尸房是法医另一工作场所。董老师还说,有时晚上干得太累,他会在离尸体不远的地方排下凳子睡一觉。这天,小周像董老师一样,一连干了十多小时,直到屋外天亮。解剖结果表明:女子是机械性窒息和溺水导致的死亡。
警方当天拘捕了女子丈夫。嫌疑人供认,因怀疑妻子出轨,他将她杀害并伪造了现场。
董老师说过:对一项神圣事业,最好的态度是敬畏与热爱。这些年来,小周就这样守着自己的岗位。
一个儿子失去了父亲,小周勘查结论是:老人意外死亡。
这时有人叫来接尸车。可死者还满身是血躺在地上。难道就让老人这样上路吗?小周和技术员徐平见了十分不忍。他们打来清水,为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净身,再为他穿上体面的衣服……酷夏中,两人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湿。
“这是我第932次直面死亡现场,也是我第1047次为死者穿上衣服。每位逝者的尊严,都应当被守护……”这是小周的记录。
3 博士
董利民主责是法医,但他还要承担“授权签字人”职责,这就需要他兼通生物物证专业。可惜董法近年觉得眼力不济,已经做不了生物物证实验。他说,未来要靠年轻人了。
刑科所几个实验室,以生物物证实验室成员学历最高(拥有两名博士),科研实力也最强,已被公安部认定为“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”。实验室主任戚文杰是位实干家,多年来带领同事紧盯科学前沿,向一线提供的物证质量,一直走在同行前列,多次得到公安部和“803”专家好评。
这天,我请小戚“讲故事”。他先讲的是一件宿案:说多年前一位年轻母亲被杀,小孩同时失踪。当时虽在现场生物取证,但多年没比出结果。直到前年,才与外省某一男子的生物物证比中。小戚他们立即报告领导,并将嫌疑人带回上海。此人供认:是他杀害女子,并将孩子抛弃。破案后,小戚他们抓紧调查孩子下落。经多轮检测确认,当年的孩童,现已出落成一位漂亮姑娘,正在某大学读书……
他又讲了一件寻亲案。说的是位老人,童年被送入上海育婴堂,现过七旬,思亲愈切,恳请公安机关帮他寻找亲人。
老人上一辈都已过世。小戚他们考虑:能否从特别基因着手,先找到老人男性家系大致信息,然后再进一步细寻?这一思路试行不久,扬州地区就有反映:当地某户确有孩子送去上海育婴堂的往事,且该户三兄妹都还健在。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!
小戚他们在扬州警方支持下,设法采到三兄妹生物物证。结果表明:男性基因一致,“同胞指数”也特别高,据此判定:老人与三兄妹是同父同母所生。
失散半个多世纪的一家人,终于认亲团聚。左邻右舍、远亲近友,无一不为老人高兴,都说:这样高龄寻亲成功,还是第一次看到!
4 上心
董法对我说:刑科所历史不长,但有个传统:警员无论资历深浅,只要勤勉踏实、业绩显著,就会成为大家敬重的对象。
郭倍生就是个突出例子。他是一位普通技术员,却已四次被评为“优秀公务员”、四次受到分局嘉奖,有人问他“秘诀”,他回答两个字——“上心”。
这是一间出租屋,面积不足十平方米;房门斑驳,提取痕迹难度大;开门见床,床边过道仅能容一人。小郭知道,越是这样的住所,报案人越是着急。他们往往是打工者,被盗走的又往往是血汗钱。
跟走进豪华居所失窃现场一样,小郭按规范戴上头套、手套、脚套、口罩。多处勘查后,他的视线落在一条毛毯上。毛毯虽有褶皱,但靠近枕头那里,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印痕,像是有人为拿到床头柜上储钱罐,下意识撑在毛毯上留下的痕迹。他拿出工具包,拍照,再细细取下肉眼难以看见的微粒……
这次勘查,小郭果真在毛毯上取到了足量的物证检材;检测后,还在数据库里比中作案对象,案子很快就破了。
小郭接手的案子,有时案值并不大,但他一样“上心”。那年五一前,某小区发生一起盗窃案,小郭为此牵肠挂肚,一个长假都没过好。那些天,他就沉在案发地区调看录像,终于在一家便利店看出“名堂”,帮助同行破了案。他的解释是:案子算不上大案,但社会影响不小,我们对群众要有个交代!
小郭说话声低低的。他说,他一辈子都想当“真正的警察”。他父亲是位救火英雄,严重烧伤后的顽强生活,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。小郭说,自己还是蛮幸运的,靠着“上心”两个字,做得还算合格,对得起英雄父亲。
5 角色
在董法看来,副所长杜超有“少年老成”的意思。这位“80后”,是刑科所历任中最年轻的副所长。
杜超是在“重案勘查组”锻炼出来的。最夸张的一天,他曾一连勘查三起重大案件现场!几年干下来,他得了个“幻听症”:一到凌晨,就会听到手机铃响(其实没电话进来)。他总担心睡过头,听不到指挥中心命令,耽误命案大事。他问同事怎么回事,回答是:他们也这样!“也许是职业病吧!”大家笑着解释。
2011年,杜超被“内聘”为副所长。虽不是正式任命,他却看得很重。他有很强的“角色意识”,认为自己无论担当什么角色,都应该把分内事干到极致:当技术员,要有一手绝活;干重案组,要有“命案必破”的本领;当副所长,就要抓好分管工作,带领全所上一个台阶。
杜超主张“先走一步”,这被证明是走对了。当公安部提出公安机关检验鉴定机构要通过资质认定评审时,杜超这里的正规化、实力化建设,已经初见成效。其中,生物物证实验室走在最前列,2019年已被认定为公安机关二级实验室,2020年评定为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。这一成功不仅提升了大家信心,也为其他实验室建设积累了经验。
刑科所建设贵在有“自己的东西”。就拿生物物证取证来说,他们研究的“物证保存盒”,极微量的物证可原样保存,加上其他措施,比中率一下子可提高到25%以上。还有个不起眼的“提取法”,他们的研究成果竟成为获奖论文。按照他们研究的提取法,物证脱落细胞的提取效率和检测成功率,都有了令人可喜的提升。
紧跟在生物室后的,是“电子数据实验室”。实践表明,手机普及后,电子数据物证在破案过程中作用极大,公检法三方,对此都有极高证据要求。而杜超他们正在强化的电子数据实验室,不仅胜任破案工作需要,还能对外提供技术支持。在杜超的“蓝图”里,另六个实验室的强化规划也都排上日程。他的雄心壮志是:全部八个实验室,都要走在前列,成为破案有力的科技支撑……
我离开刑科所那天,天很热。一辆“依维柯”戛然而止。一群年轻男女跳下车,鱼贯进入大楼。他们都穿黑色短袖衫,左胸有“POLICE”字样。
人人都沉默着。正是青春年华,为何个个脸色凝重?是目击了阳光下的血迹,还是预感案情严峻?
最后下车的是一位小伙,提着一只小黑盒,低头默默疾行。
这就是物证保存盒。沉默的团队,并不沉默的小黑盒。